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中国科研人员发现肿瘤耐药新机制

来源:中国肿瘤临床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9-1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记者14日从四川大学获悉,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陈崇教授、刘玉教授团队联合泌尿外科魏强教授近日在《Cancer Cell》发表研究论文《Acquired semi-squamatization during ch

  记者14日从四川大学获悉,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陈崇教授、刘玉教授团队联合泌尿外科魏强教授近日在《Cancer Cell》发表研究论文《Acquired semi-squamatization during chemotherapy suggests differentiation as a therapeutic strategy for bladder cancer》,发现了半鳞状分化是膀胱癌化疗耐药的一个新特征,进而提出靶向组织蛋白酶CTSH促进耐药肿瘤细胞终末分化的分化治疗策略。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泌尿外科王漫丽博士、陈雪兰博士、谭平博士、博士研究生王怡匀为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陈崇教授、刘玉教授、魏强教授为通讯作者。该工作得到了魏于全院士的指导。四川大学黄灿华教授等参与了该研究。(记者 贺劭清)

  据了解,尽管近年来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越来越多的新型肿瘤治疗方案进入临床,化疗仍然是目前临床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但大多数肿瘤或早或晚都会对化疗产生耐药性,从而复发和进展。目前肿瘤化疗耐受的分子机制尚待进一步解析。肌层浸润型膀胱癌(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 MIBC)是最为常见和恶性的泌尿系统肿瘤,以顺铂为主的化疗是不可手术和转移性MIBC的一线治疗方案,而由于化疗耐药的产生,很大一部分患者会化疗失败,导致肿瘤复发和进展。

  该工作从构建新型精准膀胱癌小鼠模型出发,揭示了MIBC获得性化疗耐药半鳞状分化的谱系可塑性新特征,提出了靶向CTSH促进其终末鳞状分化的分化治疗新策略。虽然分化治疗已经在白血病治疗,特别是中国科学家发展的全反式维甲酸+砷剂治疗急性早幼粒白血病成功应用,但在实体肿瘤中的尝试大多不太成功。本研究可望对实体肿瘤的分化治疗提供新思路。

  为了解析MIBC化疗耐药的分子机制,团队利用单细胞组学分析构建了MIBC获得性耐药的分子路径。通过barcoding示踪等实验,证实肿瘤细胞谱系可塑性是MIBC获得性耐药的主要途径。结合转录组、蛋白质组等多组学及病理分析,发现逐步的鳞状分化是MIBC获得性耐药的显著特征。临床上,化疗耐受的MIBC也呈现鳞状分化特征,并且鳞状分化评分与患者的预后不良密切相关。进而,团队通过多组学分析发现了耐药MIBC鳞状分化的治疗靶标——组织蛋白酶CTSH。CTSH在小鼠和患者MIBC中随着化疗逐渐上调。敲除CTSH能特异地抑制耐药MIBC的体内体外生长。CTSH抑制剂E64也能有效地抑制耐药的小鼠MIBC和患者PDX的生长,而对化疗敏感的MIBC没有明显作用。

  MIBC的动物模型较为缺乏。本研究中,陈崇教授团队构建了p53和Pten缺失、Myc过表达的原发、原位的MIBC小鼠模型。该模型能准确地表征MIB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利用该模型,团队测试了其对MIBC临床化疗方案(顺铂+吉西他滨)的反应,发现该模型能精准地呈现与临床相似的反应到复发耐药的全过程。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

  团队通过病理分析、分化标志物染色及单细胞组学、转录组、蛋白质组学等分析,发现敲除CTSH或者E64处理后,原先已经呈现一定程度的鳞状分化的MIBC细胞发生了终末鳞状分化。机制上,CTSH抑制后,肿瘤坏死因子(TNF)上调,进而通过TNF受体(TNFR1)及下游的CASPASE-8促进肿瘤细胞终末鳞状分化,并最终发生细胞焦亡。


文章来源:《中国肿瘤临床》 网址: http://www.zgzllc.cn/zonghexinwen/2022/0918/1364.html



上一篇:山东省临床肿瘤学会病理专家委员会成立,汝昆
下一篇:突破!川大陈崇教授团队发现肿瘤耐药新机制

中国肿瘤临床投稿 | 中国肿瘤临床编辑部| 中国肿瘤临床版面费 | 中国肿瘤临床论文发表 | 中国肿瘤临床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中国肿瘤临床》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