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临床肿瘤学硕士就业前景(5)

来源:中国肿瘤临床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12-0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鉴于CAR-T的成功、CAR-NK的快速发展,将CAR工程技术沿袭用于其他类型免疫细胞的工程化改造引起了研究者们极大的兴趣。 根据这种基因工程技术,CAR-NKT、

鉴于CAR-T的成功、CAR-NK的快速发展,将CAR工程技术沿袭用于其他类型免疫细胞的工程化改造引起了研究者们极大的兴趣。

根据这种基因工程技术,CAR-NKT、CAR-巨噬细胞(CAR-M)、CAR-Treg、CAR-γδT等异军突起,在肿瘤的免疫治疗中展现出广阔的前景。之前无癌家园小编就给各位癌友们介绍过以CAR技术为核心的各大新型细胞疗法的研究进展。

详情请戳:用免疫细胞治病救命!CAR-T、CAR-NK、CAR-NKT、CAR-M疗法直击各大癌种!

总之,小编坚信,在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细胞免疫技术和药物联合使用的试验不断涌现,只要不放弃任何一点希望,攻克癌症指日可待!

相关文章:这个不太冷——看NK细胞如何捍卫在抗癌第一线

抗癌的天生战士,NK细胞疗法有望成为免疫治疗界的新宠

本文为无癌家园原创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有哪些?

. 探测到奇异粒子

粒子探测深化了对基础物理学的理解。

ROCHESTER, G., BUTLER, C. Evidence for the Existence of New Unstable Elementary Particles. Nature 160, 855–857 (1947) doi:10.1038/160855a0

1947年,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此前从未见过的粒子——如今被称为中性K介子。该研究开启了对夸克等基本粒子的探索,并最终促成了粒子物理学标准模型的建立。——Taku Yamanaka

2. 单克隆抗体的出现与发展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K?HLER, G., MILSTEIN, C. Continuous cultures of fused cells secreting antibody of predefined specificity. Nature 256, 495–497 (1975) doi:10.1038/256495a0

1975年,《自然》发表了一篇论文描述了如何从细胞系制备具有已知特异性的抗体。该发现带来了重要的生物学见解,并促使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癌症的临床治疗取得了成功。——Klaus Rajewsky

3. 从南方古猿认识人类演化

1925年,Raymond Dart手握名为“汤恩幼儿”(Taung Child)的非洲南方古猿化石。

DART, R. Australopithecus africanus The Man-Ape of South Africa. Nature 115, 195–199 (1925) doi:10.1038/115195a0

1925年,《自然》的一篇论文报道了此前未知的南方古猿种的非洲化石。该发现颠覆了人们对于人类祖先与猿分化后的早期人类演化的认知。—— Dean Falk

4. 碳掀起的纳米革命

过去35年发现的三个主要纳米级碳结构。

Kroto, H., Heath, J., O'Brien, S. et al. C60: Buckminsterfullerene. Nature 318, 162–163 (1985) doi:10.1038/318162a0

1985年,科学家首次发现了拥有笼结构的碳分子 C60,为后来石墨烯和碳纳米管等材料的发现奠定了基础,被认为是纳米技术历史上的一次里程碑事件。——Pulickel M. Ajayan

5. 在南极上空发现臭氧层空洞

南极的臭氧层

Farman, J., Gardiner, B. & Shanklin, J. Large losses of total ozone in Antarctica reveal seasonal ClOx/NOx interaction. Nature 315, 207–210 (1985) doi:10.1038/315207a0

在南极上空意外发现大气臭氧层空洞不仅彻底改变了科学认知,还催生了20世纪最成功的全球环境政策之一。——Susan Solomon

6. 改变神经科学的革命性技术

膜片钳技术的各种用途。

NEHER, E., SAKMANN, B. Single-channel currents recorded from membrane of denervated frog muscle fibres. Nature 260, 799–802 (1976)

膜片钳技术最初被用来记录细胞膜内离子穿过通道蛋白的电流,最后却成为了神经科学工具箱里的一项经典技术。——Alexander D. Reyes

7. 一类全新纳米材料的诞生

多孔固体MCM-41的合成。

Kresge, C., Leonowicz, M., Roth, W. et al. Ordered mesoporous molecular sieves synthesized by a liquid-crystal template mechanism. Nature 359, 710–712 (1992) doi:10.1038/359710a0

将近30年之前,科学家利用一种简单的化学原理合成出了大量多孔材料,其中一些或能实现从生物医学到石油化工的应用。——Ryong Ryoo

8. 重编程细胞身份

理解分化细胞潜力的关键里程碑。

GURDON, J., ELSDALE, T. & FISCHBERG, M. Sexually Mature Individuals of Xenopus laevis from the Transplantation of Single Somatic Nuclei. Nature 182, 64–65 (1958) doi:10.1038/182064a0

细胞分化可逆的发现挑战了原有的关于如何确定细胞身份的理论,它不仅为现代细胞身份重编程技术奠定了基础,还为新型再生疗法带来希望。——Samantha A. Morris

9. 发现DNA结构

DNA双螺旋结构。

WATSON, J., CRICK, F. Molecular Structure of Nucleic Acids: A Structure for Deoxyribose Nucleic Acid. Nature 171, 737–738 (1953) doi:10.1038/171737a0

上世纪50年代初,遗传物质的真实身份仍存在争议。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最终平息了这场争议,同时也彻底改变了生物学。——Georgina Ferry


文章来源:《中国肿瘤临床》 网址: http://www.zgzllc.cn/zonghexinwen/2022/1207/1381.html



上一篇:淄博万杰肿瘤医院举办第四届临床护理带教老师
下一篇:肿瘤临床万方论文查重(万方论文查重方法)

中国肿瘤临床投稿 | 中国肿瘤临床编辑部| 中国肿瘤临床版面费 | 中国肿瘤临床论文发表 | 中国肿瘤临床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中国肿瘤临床》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